吸烟有害健康。本站含有烟草内容,18岁以下人士请勿光顾。

国家局网站
  • 2024/07/17“一”的份量——记遵义烟厂二车间技师程卫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我在车间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结识了许多职工朋友。他们朴实无华,也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我已赋闲在家,但每当我回忆往事,这些朋友的身影就会立刻闪现在我的眼前,程卫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和程卫共事大概有十七、八年的时间,他给我的印象永远都是那样的谦卑、儒雅、和蔼、低调,然而对工作总是那么敬业、精细、踏实、充满激情和一丝不苟。他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在车间忙碌的身影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旋转,默默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倾注了他全部的爱和无限的忠诚。

     

    一步一个脚印

    1990年的春天,记得我刚任嘴烟分场党支部副书记不久,在一次和程卫的交谈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十分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当我们的话题谈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工人时,他说:“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新时代工人,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定位,我的目标是潜心做事,低调做人,技术过硬,对企业忠诚,对工作敬业并富有激情,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通过这些年我对他的观察和了解,他始终用这把尺子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这个目标迈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曾担任过YB-43、GDX1GDX2操作工、维修工、车间包装机型技术组组长等职,无论在任何岗位,程卫都怀着一颗平常心,认真地把每一件事尽量做到最好。记得他刚任GDX1维修工时,为了尽快地吸收掌握先进机型的维修技术,他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为了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常常忘了下班,用他自己的话讲:“就连晚上做梦都是图纸、设备构造”。正是凭着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的韧劲,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不仅完全掌握了GDX1包装机的特性、原理及维修技术,同时,他还发现GDX1包装机透明纸的宽度在减少10mm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工艺要求和包装质量,却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于是拟定了《GDX1条装透明纸缩短的改造》QC课题,该QC课题不仅当年获得了优秀QC课题。

    由于他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1997年厂里派他到巴西GD公司参加培训,培训期间,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脚踏实地,潜心做事的学习态度,赢得了外国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他艰苦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结业证书。回国后,他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他所负责的责任机台,无论是产、质、耗、设备有效作业率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省同类机型前列,并多次在厂工会和车间组织的劳动竞赛中获奖。

     

    一心倾力岗位

     

    2003年遵义卷烟厂技改完成后,在老厂房过渡到新车间的设备搬迁、安装、调试工作中,程卫发挥了一个技术能手的带头作用。作为包装设备组长的他,车间所有包装设备的拆机、分解,新场地的就位、安装、调试样样都要尽心尽责。为了抓时间、抢进度,他经常加班加点。本来“五一”前与家人商量利用长假带孩子去旅游,但为了能较快完成搬迁任务,他不得不放弃了“五一”休假。正是这种乐于为“大家”放弃小家,舍弃自我的精神,我厂新车间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正常生产。车间才能既保证安全顺利搬迁又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同时在以他为首的技术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为我厂节约搬迁费用上百万元。

    程卫勤于思考,是个爱动脑筋的技术尖子,2005至2006年,他主持和带领其他机修工共同设计并完成了《GDX2GDX1条盒外置吸风的技术改造》,解决了生产厂家都无法解决的条盒吸阻渗油及吸风管渗油、漏油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该QC成果为企业节省了30万元的技术改造费用。同年他又对两台GDX1小玻包透明纸宽度进行了缩短改造,满足了新的工艺要求。2006年他放弃“十一”长假,组织了车间包装设备GDX2欧式条盒改为美式条盒及烟包改小的技术改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厂部、车间下达的改造任务,该项改造又为企业节约改造费用上百万元。为此受到了厂部及车间领导的高度赞扬。

     

    一肩勇担数责

     

    程卫还是一个十分好学的同志。他是技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深感知识的重要,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报考了贵州航天职工大学。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大专文凭,这为他后来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程卫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由于工作突出,曾多次荣获工业公司及我厂的“设备管理先进个人”“安全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岗位技术能手”等称号。尽管他早已是车间的技术尖子,业务骨干,但他从不居功自傲。用他的话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车间是三班运行,我纵然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顾及每一台机子,因此,只有机修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技术都上去了,才能保证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多年来,他为车间技术力量的培养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仅2002至2008年经他亲手带出的机修工、挡车工就有十几人。同时,他还承担了车间包装专业知识、技术的内部培训及教案的编写工作。如:为了提高车间职工的业务技能,更好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他常常放弃休息,为职工上技术课,对部分技术相对差且理解能力相对弱的职工,还单独给他们“开小灶”,直到他们弄懂为止。2006年,程卫代表我厂到贵阳参加“黄果树”杯职业技能比武,他克服了异地竞赛的种种不利因素,以他娴熟规范的技能征服了评委,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包装组GDX1第一名,同时获得了工业公司领导颁发的“技术能手”称号。同年他被我厂任命参加西南、西北片区“红塔杯”技术比武教练,为我厂选手在全国“红塔杯”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做出了贡献。2006年初他到上海参加技师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技师考试。2007年由他编写的《GDX1封签改进教案》,被国家局教案题库录用。多年来在工作中,他主持和参与处理的重大包装设备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不计其数。2007年初冬的一天,夜班凌晨4点,2# 包装机5# 轮推烟臂折断,跟班机修工无法处理,打电话到程卫家里,他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冒着凛冽的寒风,立即赶到了车间进行抢修,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抢修,终于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保证了生产。

    多年来,程卫就用这几个“一”让我明白了“一”的份量。(

  • 2024/06/19找老严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遵烟故事》让我头痛了好几天,不知道如何下笔,在徐哥的提醒下,决定找几个同事聊聊,收集素材,找找灵感。本来先找老严的,人不在,就绕了个弯,去找了老王。老王在厂里工作了20多年,是原动力车间的技术员,经验丰富,为人和气,这个事情找他准没错。

    到老王的办公室,他正急匆匆地往外走,我一把将他抓住,叫道:“别走!别走!有事!”“什么事?”老王满脸诧异。我把来意一说,他立刻不好意思起来,你来得不巧,我正要去联系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事呢。我听了心里一凉,手也松了,无奈道:“前日找你们不在,昨日找你们也不在,今天遇见了,却还是没有这个缘分。”老王见我装可怜,笑道,好好好,我5分钟后再走。

    老王问我想写什么,我说我想从我们安全管理上的变化来体现我们整个遵义卷烟厂的变化,你说说什么变化最大?老王想了想说:那变化可多了,你就说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事情吧(我心里暗想:果然三句话不离本行),过去我们生产设备落后,大伙只能在比较艰苦甚至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车间空间也小,一天下来,浑身沾满了汗水和烟尘。生产设备噪音也大,车间里说话不能叫“说话”,得叫“喊话”。特别是锅炉工,那时候可是全手工操作,得一铲一铲把煤往炉膛里送。温度高不说,煤灰也大。虽然当时厂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强了劳动保护,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好了,不用受以前的罪了。

    “为什么?”我马上接老王的话,看他兴致上来了,可不能冷场。

    “为什么?”老王手一敲桌子:“你看,我们搞了技改以后,现在都是新设备,自动化强,安全性能高,粉尘小,噪音低。还拿锅炉工说吧,现在是远程监控,哪还有人工送煤?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设备效率,还降低了危害程度。另一个,我们现在的生产环境也好了。新厂房建成后,面积和空间比以前大好多,明亮通风,还有中央空调。这些改进是生产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得到了减少和控制的根本原因。”说到这儿,老王一看表,说时间差不多了,他得赶紧去。我也不好再阻拦,就和他商量改日我再来,还顺便问了问老严的行踪,他想了想,让我去消防队看看。

    刚走进消防队办公室的走廊,就听见大吕的声音了。大吕是消防队的副队长,老兵,身材壮硕,嗓门大,嚷嚷起来,站一里地外都能听个分毫不差,别看人有点胖,消防演练的时候,动作敏捷,反应快。

    推门进去一瞧,大吕副队长穿着一件崭新的消防服,正嚷嚷号是不是小了,几个消防队员一边帮他理衣服一边说:“不小不小,你这正好显身材。”我和大家打好招呼,问道:“新的消防服就到了?”“到了”大吕的声音在房间里回响,我差点没听见其他人“嗯”的那一声。

    “行啊,这下鸟枪换炮了哈”我和他们打趣说,“新的消防服来了,加上前几天刚到的消防车,你们真是改头换面咯。”“嘿嘿”大家春风得意地笑着。“我还没去看新的消防车呢,好看么?”我一边打量着新的消防服,一边问。“好用”大吕答非所问,“比以前的好看又好用”有队员嬉笑。“那是,这次厂里的投入可不小。但以前那辆可是老伙计,和弟兄们风里来,雨里去,现在也算鞠躬尽瘁了。”大吕的话略带一丝伤感。大吕说的那辆消防车我见过,是辆老东风车,从厂消防队成立即服役至今。与消防队伍一同参加了“田沟煤矿火灾”“董公寺粮油店火灾”“酒精厂仓库火灾”“南站彩印厂废料场火灾”等多次火灾扑救,可谓战功显赫,是遵义卷烟厂消防安全工作的老战士,是遵义卷烟厂消防安全工作的保护神。现在新的消防车接班了,这辆老车也该光荣退休了。

    “对了,你来做什么?”这阵想起来问我了,我把来意一说,就问老严和李队长在哪儿呢。大吕告诉我:有车间要动火,我们不让动,他们两人在现场压着呢。“哦”我恍然。老严人如其姓,工作严格认真,凡是不符合防火安全原则的必定据理力争,绝不退让。我能想象他正在用手护着宽大的眼镜和人争辩的模样。

    从消防队出来,我觉得就别去影响老严工作了。直接回了办公室,把今天的事跟徐哥说了说,徐哥听完点了点头说:其实最大的变化还有我们管理上的变化。以前我们的安全管理相对较粗,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有了标准、有了依据,让我们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使大家逐步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安全认识。这个变化也是最可喜的变化。

    我坐在办公室里,想着今天的事、人和话语,突然一种思绪涌上心头,遵烟今天巨大的变化,不正是无数遵烟故事的汇聚凝结吗?于是提笔记下。   ( 

  • 2024/05/15一次特殊的演出——记参加2008省直工委戏剧小品比赛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眼看着省直工委戏剧小品比赛的时间一天天临近,大赛前的紧张气氛又来了。老谭(谭先武)下了夜班继续和我们排练着,瞿勇努力地练习着每个字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而我每天都在琢磨舞台上我饰演的那个刚毕业大学生的感觉,因为我们都希望在这次比赛中能有所斩获。

    踏上去贵阳的征途,坐在车上,看着高速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我慢慢调整着自己紧张的心情。突然,我发现坐在旁边的老谭用手捂着肚子,表情很痛苦,头上还直冒汗。“老谭,你怎么了?”“疼,我可能是结石发了。”当时,全车人都懵了。在这高速路上去哪里找医院啊?司机说;“前面不远就是三合镇,我们去那里!”

    车开到三合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断,说是结石发作。一时空气仿佛凝固。大家看着躺在床上的谭师,都希望能做点什么,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大家只是期盼杜冷丁的药效能快点起作用,减轻他疼痛的感觉。这时,谭师居然强忍着疼痛,用小品的台词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一时间,大家都乐了。

    由于三合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我们又赶紧驱车来到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止痛针的药效一过,老谭就吐了,吐得昏天暗地。我们赶紧把他送到急诊室,医生没办法,只能再给他打一针止痛针。但药效一过,疼痛感又加剧了。就这样,一直用止痛针控制着。

    晚上,大家都在商量:“干脆放弃明天的比赛吧”。但躺在病床上的老谭听到我们的意见以后,坚定地说:“明天打了止痛针都要上!我们现在是一个团队,排练了这么长时间,就这样放弃了,我不甘心,大家也会不甘心。再说我们现在代表的不是自己,代表的是整个中烟公司。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上!”话音刚落,我们所有的人都不敢再说话。

    第二天,看着老谭憔悴的脸,大家都很心疼,却什么也不敢多说。进入比赛现场,紧张气氛立即袭来。上场前,我们进行着最后一遍台词的演练。但我却紧张地连续几次忘了台词,心跳明显地加快。这时,老谭用手指着自己化了妆的脸,冷不丁地冒出一句:“看我的脸,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然后,爽朗地笑了。看着老谭,我们也笑了。

    比赛按着它自己的轨道进行着。我在演出时哭了。不仅是因为小品中的老王,更是因为现实中的老谭。这时,在我眼中,老王和老谭已经重叠在了一起,已经分不清哪个是老王,哪个是老谭。他们都是同样的爱岗敬业,都是同样的严于律己,都是同样的以身作则……

    为了比赛,我们付出的是艰辛,可是当回头看时,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却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过程本身已经变成了经典。从紧张的排练过程中,我们体验到的是无法突破带来的苦闷,到比赛时,我们所面临的是内心沉重的压力。可是,现在这些不重要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自己的不足,是对取得进步的渴望,是钻破蚕茧飞出窠臼的快乐。

    在比赛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遵烟”团队,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老王和一个又一个的老谭在为遵烟、为中烟公司的发展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人。(童俊)

  • 2024/04/15丹心谱就奉献华章——记遵义卷烟厂二车间优秀共产党员黄铭同志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遵义卷烟厂原二车间,有一个50来岁仍战斗在生产线的老同志。一提起他,无论是车间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会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用两个字来赞美他——佩服。人们不仅佩服他有丰富、扎实的、过硬的卷烟知识、精湛高超的维修技术,更佩服的是他有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铺路石精神和勤奋工作,奉献在岗的一片丹心,他就是党员黄铭同志。

    黄铭同志的工作经历可用丰富来形容。他下乡当过知青,开始参加工作是在赤天化,1982年调入我厂,曾当过钳工、挡车工、机修工、生产班长、车间技术组卷烟维修组组长等职。无论他在任何岗位上,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他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技术专长发挥在快乐地工作中。记得90年代初,我厂刚引进卷烟超九机型不久,由于该机型在设计上的缺陷,自动润滑系统分油阀易堵塞,从而引起停机率高,齿轮磨损严重,且造成物耗高。挡车工们怨声载道。虽然我厂曾花3万元的价格更换了一套自动润滑系统,可运行后润滑系统仍频繁出现故障。经过黄铭同志的长期观察后,发现分油阀卡死、堵塞是造成润滑故障的主要原因。于是他提出了改造分油阀,解决齿轮磨损报废的思路,并拟定了QC方案。

    在他的主持下,将分油阀双层结构改为全密封式单层结构,去掉分油针,扩大阀内油孔直径等。经过改造后的自动润滑系统不仅充分保障了各种传动齿轮的润滑,还比进口的润滑系统更有实用性、耐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大大节约了设备费用。该项QC成果还获得了省优秀QC成果。多年来,他以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凭着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韧劲,仅近几年他就主持完成了多项QC成果。如:《YJ-25滤嘴接装机润滑系统的改造》《帕希姆后身无级变速器的修复与改造》《帕希姆胶泵的改进》《帕希姆水松纸鼓轮吸风盘的改进》《帕希姆电烙铁升降系统的改造》《帕希姆滤网自动清洁装置改造》等,这些QC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500余万元。2000年以来,以他为主帅的卷烟技术组还完成了多台长城机的大修。仅此一项为厂节约大修费用400多万元。多年来,黄铭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国家、为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他多次被厂党委、厂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黄铭在车间职工心里,可以用德高望重来形容。无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黄师”,黄师不仅工作经验相当丰富,而且有极好的人品。他不仅是车间的重量级维修工和元老,还是业务尖子,全国烟草高级考评员,卷烟竞赛裁判员……他时刻把培养新人作为己任。用他的话来说:“我已是50多岁的人了,遵义卷烟厂的发展必须后继有人,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维修人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我愿做一颗坚实的铺路石”。为此,他积极参加车间开展的“师带徒”活动,在技术上对有求于他的同志耐心帮助,从不保守。他常说:“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只有大家的技术都提高,车间的产、质、耗才能有保障”。他带出了“全国烟草系统职业道德先进个人”“贵州省劳动模范”赵洪波,“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袁涛,共青团贵州省命名的“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乔海波等一大批优秀挡车工、维修工。这些同志现在都成为了车间的业务骨干。老黄师还曾多次作为贵州烟草系统的技术尖子到铜仁卷烟厂、贵定卷烟厂等厂家帮助处理一些技术上的“疑难杂症” 。他对机器设备的隐患手到病除的过硬技术给兄弟厂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夜以继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同样受到了这些厂家领导和职工的高度赞扬。

    这么多年来,老黄师吃苦耐劳。他“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法,在车间职工的心中也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如2007年以来,我厂根据工业公司生产部的指令,几乎每月都要对很多品牌的烟支规格进行多次改机。反复不停地改机其辛苦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此,个别维修工有时会发一些感叹和牢骚,这时黄师就会协助车间领导耐心地给大家做解释工作。他说:“其实反复地折腾,我心里也不好受,但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我们不及时生产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企业就会失去市场。虽然我们现在辛苦一点,但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这点累还是值得的”。他身先士卒地带领大家严格按调度通知,什么时候需要改机就立即投入到其中去,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改造费用,同时使车间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工业公司下达的生产指令,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为使二车间在设备维护保养上向先进企业靠拢,2007年4月,车间在调整“周保”时间的基础上增加了“轮保”项目。这是我厂生产历史上的首创。黄师再次挑起了卷烟设备轮保的大梁。他不顾自己已是50多岁的年纪,仍和轮保组年轻的同志们一起,不知疲倦地整日忙碌在工作现场。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解决了许多以往遗留的设备隐患及因平时时间短而无法处理的设备故障,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三率”,受到了领导及设备管理部门的肯定和褒奖。

    多年来,老黄师像一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平凡而渺小。他的平凡中凝聚着非凡。我们的企业在迈向明天的辉煌的道路上,正是由于有了像黄师这样一颗颗坚实的铺路石,才夯实了发展的基础。黄师几十年如一日的铺路石精神,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与持之以恒,他以独特的个人魅力,诠释着当代工人的品质和风范,闪耀出熠熠生辉的光彩。   ( 万 进




  • 2024/03/18默默奉献的好党员

    【默默奉献的好党员】

    ——记原外三车间跟班维修工黄登学


    天还没亮,他就骑车进厂,很晚才骑车回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职工们都称赞他是名副其实的好党员。他,就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跟班机修工黄登学。

    黄登学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调到我厂后,干过消防、修过汽车。不管干什么工作,他都很负责。到外三车间一年来,他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刻苦钻研烟机技术,很快成为车间的主要技术骨干。特别是在厂里号召大战一百天中,他更是一心想着生产,一心投入到火红的大战中。上班他嫌公务车开得迟,下班他又嫌开得早,所以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

    他每天进车间都是7点左右,一进车间便忙着机台的各种准备工作。当上班时间一到,他负责的机组总是第一个开机出产品。上班时,他更是闲不住。三个工段不管哪台机组有故障,都会积极想办法帮助排除故障,为的是使设备正常运转,多出产品。有时忙到一两点才吃午饭。下班后,经常主动留下来与挡车工一块抢修设备,以便保证第二天设备能正常生产。有一天下班后,他和工段长叶龙一起带领机组人员对沙3000型6#机进行了一次抢修,一直干到凌晨3点多,仅在车间躺了几小时又接着上班了。

    由于黄登学平时对设备的精心维护,他负责的机组运行率总是最高,完好率也最高。在9月份的劳动竞赛中,该机组荣获第一名,10月份再次夺魁。

    每月劳动竞赛成绩公布后,光荣榜上是挡车工的名字。荣誉是机组人员的,维修工总是无名英雄,但他对这些从不计较,总是一如既往地默默工作。    (李利亚)

  • 2024/02/26“财迷”机长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在原外三车间乙班,人们经常看到一个手拿计时器,埋头认真计算的年轻人,他就是外三车间有名的“财迷”机长王义先。

      王义先,二十六、七岁,个头不高,时常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别看他年龄不大,在车间可称得上出类拔萃的机长。小青年们亲切地称他为“王师”。大家都知道,王师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办事认真、精打细算。正是他有这一“特长”,有人也戏称他“财迷”。

      说起“财迷”的认真,那可是出了名的,上至车间领导下到统计员、核算员以及操作工,人人皆知。他不仅对班里每周公布的产、质、耗多项指标与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出入,对车间的结果也要进行反复的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弄准。记得一次车间公布消耗情况,6# 机的铝纸消耗与王义先计算的结果相差0.1公斤。他当时是上中班,发现这一问题时已是晚上8点多,车间的行管人员已下班了。他为弄清情况硬是打电话到该同志家,直到查出是因计算消耗的同志疏忽,误把6# 机的铝纸作进口高速机考核了。

      “质量在我手中”活动开展以来,沙六千6# 机由于受机速的影响(其他六千机250包/分,6# 机200包/分),要想在竞赛中夺魁难度相当大。王义先除了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尽量减少停机和缩短修机时间外,还要求本机组的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合作,在提高质量和降低消耗上下功夫,以弥补该机子先天不足的毛病。同时充分发挥他的“财迷”作用,把每天的产、质、耗都进行认真的计算,做到消耗、质量情况天天心中有数。

      当年1至10月,沙六千6# 机台居然生产嘴烟7801.152箱,不仅优质高产地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而且消耗是车间最低的。仅消耗一项就为厂节约2万多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师的严格管理的带领下,6# 机多次在车间的劳动竞赛中夺魁,曾3次在“质量在我手中”周评比中获奖。

      有人说王义先“财迷”“小家子气”,而我却认为他虽“迷财却不小气,他迷财、爱财”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企业。在他的身上展示的正是工人阶级勤俭节约,办事认真的闪光点。企业必须要有更多像王义先这样的“财迷”!    

     



  • 2024/01/15为了“心脏”的跳动——记遵义卷烟厂原动力一车间抢修出渣机

    《遵烟故事——光阴的旋律》

    动力一车间锅炉房正在抢修出渣机。

    大清早,我迎着四野茫茫的白霜,踩着道上“咔嚓”作响的冰花,来到了这里。

    这里是我厂两台10吨自动化锅炉的所在地。高大的锅炉房上下共三层,底层是锅炉出渣机房。我走进敞开着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满屋的煤烟和蒸汽,没走几步,眼镜上就布满了水雾,什么也看不清了。我取下镜子边擦边走到抢修现场,只见锅炉底座那殷红的炉渣山崩似地向一临时滑槽跌落,一股粗大的水柱正对着那些火红的煤渣降温。怪不得满屋烟气熏天,呛得人透不过气来。三四个脚穿高靴的临工正在那里飞铲装渣,两个手推车往来穿梭跑个不停。就在这烤人的炉膛边,就在这熏人的烟气里,锤声叮咚,弧光闪烁,锅炉维修班的同志们正干得热火朝天。

    别小看这出渣机,它可是现代化锅炉必不可少的组件,没了它,煤渣排不出去,锅炉就无法运行。现在它出了故障,照理该停炉抢修,可停炉一天,生产无法进行,每天不光要影响200万元的产值,而且还会影响产品的按时交货。现在年底正是销售的旺季,搞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厂的声誉。为了这一切,动一车间采取了边开炉边抢修的办法,这无疑就给抢修环境带来了极大不利。

    这笨重的出渣机,那脏就甭提了,单那链条就有四、五吨重。要把它从槽沟中拖出,更换所有滑轨,要一段一段地从宽50公分,深1米多的槽沟中用气焊割掉,再用电焊焊上新的。部分地方槽沟上边还有机架,要是累了连直一下腰都不行。整个场地煤烟、水蒸汽,还有电焊的烟熏味,再加上刺眼的电弧光和震耳的敲鼓声,搅得人头昏脑胀。可电焊工孙忠义、王群利,维修工阮仁明、陈卫星、丁彬、冯志明、黄清利等一班人,没有喊一声累。外边是三九寒天,他们一个个却大汗淋漓。乌黑的袖子擦花了一张张大脸,豆大的汗珠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衫。

    当我结束采访出门一看,自己全身都滴满了那煤样的黑水,连那小小的采访本也未能幸免。可锅炉维修班的同志们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天,听说还得干五六天,真辛苦他们了。    (胡国权


X
香港宝典全年图库